【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實踐心得
應該沒有人不想當有錢人吧吧吧??????
只是這個有錢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100萬叫有錢?跟1億比,就算是小數。
我覺得吃出版社的書名真是太吸引人啦~
小時候從來也沒有想過要用長皮夾,
因為太大了,對我這個嫌麻煩的人是不好使的。
等到工作一段時間,
在這本書尚未問世之前,
就聽過要「用心動喜歡的東西財富有能量」的說法,
因此一開始的皮夾是拿自己喜歡心動的中夾,至少我覺得很方便管理金錢,
兩個隔層鈔票方便管理大小鈔,
第二層鈔票有內袋,能塞信用卡和提款卡,提醒自己用到信用卡和提款卡時要注意。
零錢額外有拉鍊袋收納,又有放置照片空間,
以及很多隔層,好放置卡片,
只是那個厲害的but又出來了!!!!
我還是覺得something wrong!!!
下載1
直到某次生日,覺得應該來試試到底長夾有沒有比短夾更能提昇我對金錢的意識。
於是乎,生日那天拿了老爸送的長皮夾。
但是我發現使用一段時間之後,依然沒有差別,
甚至比中夾還要容易漏財,
因為皮夾打開就會看到很多錢,然後就會以為自己很有錢!
下載
用了一段時間之後,我覺得這樣實在不行,
決定把「為什麼有錢人都用長皮夾」這本書借來看。
20130407_193252
與其告訴自己用長皮夾就會有錢的自欺欺人的說法,
就像是祈求老天爺賜你財富,卻不去買樂透,或者努力工作的道理是一樣的,
倒不如說,作者是在教會許多人在使用金錢上的意識!
並不是在實際上使用的長皮夾我們就會變成有錢人,
而是透過觀察有錢人為什麼使用長皮夾,
去轉換學習成他們在思考金錢的大腦,
才有可能變得有錢。
書裡面有一些重點,節錄幾個我比較有感覺的:
1.金錢流向代表你的生活。
決定使用金錢的人士我們,因此金錢的流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考方式和判斷標準,以及生活方式。
隨便花錢,錢就會變少,謹慎使用,就能將它留在身邊。
【月薪兩萬二也要存到錢】也講過一樣的話,使用金錢會反應當事人的性格。
手機通話費特別高的人,不是商務人士,就是在情感上依賴的人,當然也不懂得儲蓄;
信用卡卡費多的人是無法自我控制的形態;交際費太多是害怕孤單型。
因此在檢討自己的金錢使用流向的時候,等於是在檢討自己,了解我們自己。
2.錢包的使用方法會直接投射擁有者的賺錢能力。
錢包的面相差,錢財也不會主動靠近,就像面相差的人,周圍的人也不會主動靠近。
3.集點卡會讓人不知不覺買下不必要的東西。
使用金錢的控制力。
如果比平常便宜,就進去店裡看一下。
便宜就買,貴就不買。
應該是以自主性的基準來行動,如果想要買才買,不想要買就不買。
集點卡以及滿額贈都是商人鼓吹我們買東西的一種手段,
就像是全台為之瘋狂的7-11集點送,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他們集一點的門檻是77元呢?
那試算過單價以及平均購買金額,
差五元差十元,就可以讓你多送一點,
當然就會隨手拿起在小七收銀櫃台的小糖果,
但是多那一點,我們又能幹嘛?
全台風迷的集點,集到了那些娃娃或者公仔究竟能幹嘛?
圖了一時的有趣,之後呢?
如果我們花很多錢在不必要的東西上,
等到有必要的東西需要使用金錢,就會不夠。
4.老存著降價促銷的想法,會使你成為身價被貶低的人。
我們生活在由情報資訊、物品、人際關係等各種價值交換而成的世界,
若想要被他人肯定具有真正的價值,或建立被認同的關係,就要好好重視自己表現出來的態度。
5.想省錢請買高價物品。
買好的東西,我們心裡也會好好珍惜,
實際上為了買便宜的東西,就能省下一筆錢,身邊多出許多不完整的東西。
這個經驗倒是有的,日常用的消耗品倒是一定要高價物品,
但是慣用的隨身物品是可以使用高價品,
一來使用上會更小心,二來是使用喜歡的東西,自然心情愉悅。
記得大學時代也曾經狠下心買了一把當時算是貴的雨傘,
一把要價近500元,可是因為好漂亮所以好喜歡,
台北市容易多與的天氣,但是當時就算是討厭下雨天,也會因為能夠稱那把美麗的傘,心情顯得開心許多,
而且證明價格高品質好,加上備加珍惜,用了五年,直到白色的傘面積了很髒的汙垢,洗都洗不掉才換新的。
6.不會被眼前的金錢數量干擾,獲得額外的收入也不會亂花錢,遇到支出也不會慌了手腳。
不加思考就花錢,有多少花多少,沒錢才又擔心害怕。
關心錢,對錢包或金錢的事有很多堅持。
7.買新錢包放一筆大的金額。鈔票由小額到大額。
8.在心裡對錢說一路小心 歡迎回來
信用卡是一種讓人沒有意識到花錢行為的付款方式,
很多人都是在帳單來臨時才會發現這個月花超過預定的金額。
因此使用信用卡簽單的時候,也要確保自己沒有亂花錢。
每次到了交卡費時候,就會深深覺得這是資本主義社會商人想出來騙人多花錢的把戲。
但是信用卡其實很多折扣又很吸引人,
有陣子把這樣的情況跟老姊討論,
就是只要刷卡,就把當月先提出來的生活費拿出刷卡金額,
夾到要付款的袋子裡頭,
提醒自己多花的消費!
9.稅金是自己對或一的社會付出貢獻的證據。
這倒是作者提醒我對於貢獻稅金的時候,要存著一種肯定自己的信念。
10.把錢拿出來之前,先問自己這筆錢是消費、投資還是浪費。
這點超重要!當我們花錢的時候,出去的當下要問自己是哪一種花錢的方式,
應該要減少浪費,以及超出必要性的部份消費。
11.錢很容易隨著感情的變化流失
如果情緒起伏大的人,很容易臨時因為什麼突發狀況而有臨時性的消費,
通常這樣的使用費用往往也很容易花很大!
12.存錢的目的是什麼?
沒有存錢目的,其實很難存到錢。
就算知道存錢的重要,如果沒有特別的目的,目標,
一般人很難為了漫無目的的存錢,存到很多錢。
其實列舉那麼多,我覺得作者不過就是透過這樣的過程,
訓練自己對金錢的敏感度,
也許今日知道自己的金錢流向,
或者就算每次花錢的時候都能問自己是在消費、投資或者浪費,
如果學不會控制自己,我們一樣不會變成有錢人。
所謂使用長皮夾,也不過是在金錢進出的過程中,了解自己使用金錢的意識,
時時檢討,培養自己變成一個敏銳度高的人,
在小小的改變中,就發現可能性或者危險性,
進而保住自己的金錢?
說穿了也是一種錢包的斷捨離啊~
也就是要不停檢視,以及強化我們心靈意識對金錢使用的能量啊!
如果不是因為注意到自己的金錢的流向,什麼該捨,什麼該留,
我們永遠無法知道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
留言列表